用劳动谱写新时代“幸福之歌”——新疆劳动者素描-新华网
2024 05/01 12:10:59
来源:天山网-新疆日报

用劳动谱写新时代“幸福之歌”——新疆劳动者素描

字体:

 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,奋斗创造美好未来。

  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前夕,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结果揭晓,新疆6个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,24名个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31个集体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,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,更是新疆劳动者的优秀代表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劳动者,多次在重要会议、重要场合围绕崇尚劳动、热爱劳动,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发表重要讲话,以崇高礼遇褒奖劳模,营造向劳动模范致敬、向先进楷模学习的良好氛围。

  天山南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,激发奋进力量,以主人翁的责任感,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,让幸福日子更甜更美。

  科技创新 竞相绽放光芒

  眼下,天山南北春耕生产如火如荼。4月30日,裕民县裕腾农牧业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,在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的激励下,大伙干劲十足,商量着把新研发的葫芦籽烘干机配量生产事宜提上日程。“我们车间的46人都是农民,能获得这项荣誉,去北京领奖,真是太激动了。”从北京领奖归来的车间主任焦兴旺依然沉浸在兴奋中。

  年近50岁的焦兴旺是当地家喻户晓的“农民发明家”,一直在探索农机与农艺结合之路,坚持研发农业全自动作业机械,先后获得了1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。而他主导研发的多项技术更是得到了村民的认可,农作物产量也显著提高。

  “我们要转变思想、敢为人先,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,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上不断创新,提高生产力。”他说,要让他们的创新成果,在田间绽放光芒。

  《一种高品质新疆机采棉生产方法》《以机采棉为原料的无地膜污染棉纱生产方法》《一种低机械损伤的机采棉加工生产方法》……一张张国家发明专利证书、获奖证书、奖章,摆放在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田立文的办公桌上。

  “只有不断创新,才能让新疆棉花产业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。”田立文说。30年来,他始终坚持从棉农需求出发,不断解决棉花生产中面临的各种难题,多项研究成果创造了新疆棉花生产的奇迹,填补了国际空白。

  目前,田立文和他的团队已经形成从品种选育、棉田管理,到采摘、加工,再到纺纱的覆盖机采棉生产加工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。“能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感受到全社会对科技工作者的重视,给了我更大的动力。”田立文说,未来将一如既往投身农业领域科技创新,始终将农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。

  爱岗敬业 传递榜样力量

  踏踏实实做事,勤勤恳恳工作。广大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,让劳动和奋斗成为不变的时代强音,劳模精神代代相传。

  “从事铁路客运工作20年,总是尽力做好每一趟行程的服务,这次能到北京领奖,对我来说是认可,更是鼓励。”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库尔勒客运段列车长米尔班·艾依提激动地说,要把这份荣誉和肯定转化为工作的动力,继续为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旅客做好服务。

  44岁的米尔班一直坚守在客运一线。2017年3月25日,乌鲁木齐至和田“民族团结一家亲号”特快列车开行,她和同事就把这趟列车当成流动的民族团结阵地,在讲述民族团结感人故事的同时,还搭建起帮农助农的桥梁。

  2020年,得知沿线村民家中核桃滞销,米尔班在列车上开辟“流动巴扎”。列车还没到达终点站,核桃就卖完了,有些还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……她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,被编入了歌舞剧《幸福的金火车》,在北京、乌鲁木齐等地上演。“能为更多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我觉得很满足。”米尔班说。

  新时代必是大有可为的时代。无论是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、严谨有序的科研院所,还是准备“通车”的独库公路……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劳动景象。

  4月30日8时许,伊犁公路管理局尼勒克分局公路养护工吐尔逊江·吐拉洪提着泡面和暖瓶上了除雪车,“中午往返吃饭太浪费时间了,天气热了,大家都盼着这条路通车呢,我们得加把劲。”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吐尔逊江·吐拉洪干劲更足了。

  每年5月,吐尔逊江和同事们都面临着50多公里的除雪重任,以及在海拔3500米高涎流冰路段的除冰重任。只有当除雪、除冰任务完成时,独库公路才能以最美的姿态迎来八方游客。“路刚清出来,又下了一场雪,我们就接着干。”吐尔逊江从无怨言。

  在风雪中打通积雪路段救援被困游客、推开积雪给当地牧民送去必备物资、给困难人员捐款……在这条路上,吐尔逊江的故事很多。“劳动者最光荣,新时代不会辜负劳动者,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。”吐尔逊江说。

  凝聚合力 厚植发展沃土

  4月30日,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,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银涛,正在组织开展富满油田相关工作的研究。“科研工作要有不服输的勇气,要有长期的积累和思考,也依赖于集体智慧。”张银涛说。

  2023年5月30日,我国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在富满油田开钻,吹响了进军深地的冲锋号。38岁的张银涛和他的团队锁定深地科学探索的新目标,奔向能源报国的新赛道。

  张银涛带领平均年龄29岁的科研团队扎根一线,挑战超深层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,创新发展了走滑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,攻关形成了断控储层描述技术,解决了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系列技术难题,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,获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。

  成立工作室、创建科研团队……是各单位、企业培养产生劳模、弘扬劳模精神、发挥劳模作用、引导广大劳动者创新发展的有效平台。

  在重庆、深圳出差的路上,王蓁得知自己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特别开心。这几天,她正在参加各类会议和座谈,与相关专家交流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的最新研究进展。

  作为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高级工程师,王蓁长期从事一线科学研究工作,以锂分离提取及新能源材料为研究方向,采用独创的干燥方式解决了产品水分含量过高及物料分解等难题,实现了锂电池电解质新材料——无水碘化锂的规模化生产,填补了我国该产品的生产空白。

  2022年,新疆有色金属工业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锂工作室,支持王蓁和她的课题组继续开展锂同位素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新材料、锂浸出渣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。现在,他们的无水碘化锂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,除供应国内市场外,还远销至日本、印度等国家。她说:“要和团队一起努力,推动新疆优势资源变成优质发展动能。”

 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,劳动开创幸福未来。如今,在天山南北各行业各领域,劳模辈出,群星璀璨,他们中有专家、研究员、工程师,也有公路养护员、列车员……这些来自不同战线的劳动者,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,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。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周倩】